「心智教學」的緣起與發展
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 張淑芳整理
高雄少年輔育院弘化階段
民國七十九年,高雄少年輔育院的王光照院長,體會到院內的青少年如有機會能接受佛法自我醒覺的教育,感化工作將會更臻圓滿。於是在眾多因緣的促成下,央請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,對院內青少年提供佛教宗教教育。為此邀約,紫竹林精舍甄選有心參與弘法志業的佛學研讀班居士,組成青少年弘化志工團(編按:香光志願服務隊的前身),秉持著悟因長老尼「與其施與救濟,不如提供他們學習的機會,弘揚佛陀教育」的理念,前往高雄少年輔育院弘揚佛法。
志工們在輔育院的弘化是愉快且成果豐碩。十年間,上課的班級數從三班增至六班;上課時間也從四十分鐘延長為五十五分鐘。教材分為解、行、生活三門,解門是佛法教理法義的傳達;行門設計靜坐、拜佛、誦經等課程,學習攝心;生活門更有佛曲與生活教材,都與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有關。
除例行教學時段,院方也提供每月第一週週會,由團體進行佛法引導。寒暑假期間,以全校師生為對象,舉辦為期一天的「長風營」活動。課程輕鬆活潑,包括有影片教學、團康駐站遊戲等,巧妙方便地將佛法融入活動中。
民國八十八年,因院方改制與遷移,志工團也重新檢視弘化工作,認為「治療不如預防」,決定轉換跑道。於是選擇進入國小校園弘化,而結束為期十年的高雄少年輔育院弘化活動。
進入國小校園推廣「心智教學」
民國八十八年起,開始進入國小校園弘化。我們主要以四年級生為對象(編按:民國九十六年後參與對象為四、五年級學生),參與的小學計有:高雄市光武、愛群、獅甲以及目前弘化活動已告一段落的民權等國小。課程設計是一學年共二十八週的弘化課程,以不具傳教色彩的佛法教材,透過遊戲、故事、歌唱、研討等方式,引導學生自覺、體驗的學習,並著重生活實踐的執行,期盼能與正規教育並行不悖,讓學生對生命有更明確的認知與尊重。六年來(編按:從民國八十八年至九十三年)接受「心智教學」弘化教育共計七十五班次,約二千六百人次。
從輔育院到小學「心智教學」的弘化,我們一直深信著,每個人都有被教育的可能。只要提供良善的因緣,啟發他的自覺,在心智上做更深層的修練,青少年們便能夠與社會間形成良性循環,開拓出生命的覺路。
————
文章出處:《生命教育:小學心智教學》
————
參考:
紫竹林精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