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念溝通與情緒管理融入教學場域——教師研習營在嘉義展開

「114年正念溝通與情緒管理在教學場域之運用教師研習營」於8月19、20日在嘉義市崇文國小舉行,由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、嘉義市安慧學苑教育事務基金會以及嘉義市崇文國小共同主辦。第一天的教師營有一百餘位教師熱烈參與。

開營典禮上,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董事長悟因長老尼指出,「正念」就是「心」專注在當下,而「心」具有活潑的特質,可以促使個人的能力不斷增長。心會影響、造就我們的行為,這就是佛教語言中所說「業」的概念,也就是氣質、感覺、能力。長老尼鼓勵老師們要學習心地法門,強調正念、社會情緒學習對每位老師、學生都具有重要意義。

第一天研習營的上午,主辦單位邀請到嘉義市前副市長李錫津主講「課程設計諵譁——正念的系列研習,從『心』開始,為什麼?」副市長透過豐富的例子說明心可以引發情緒、身體疾病,也可以是幸福快樂的根源。副市長強調心也可以在一瞬間就改變,教師們應該要學會安心,拿回情緒的主導權,因為心思飄移會耗費大量能量,然而正念卻可以達到節能的效果。

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陳德中主講「當下同在、覺察涵融:『正念』概念及其在溝通與情緒之應用」,陳老師帶領大家實際練習呼吸觀察、正念伸展,也引用科學研究證實分心和當下的幸福感呈現負相關的關係。陳老師強調正念的訓練可以使我們有更佳的大腦,定義正念就是「念茲在茲」的覺知狀態,並鼓勵老師們人生三大KPI就是「吃得下、睡得著、笑得出來」,活在當下的人會更容易成功。

下午的研習由品格教育工作者李志強老師主講「聚焦在需要的正念——友善溝通的實務練習」。李老師介紹非暴力溝通的四大元素:觀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請求,說明透過自我連結,能增強對他人的理解,加上自我表達,就可以有效地提出請求。非暴力溝通即是一種專注於需要的正念實踐。現場並且進行多項實地練習,包括當我們面對刺激性言語時,如何覺察對方真實的需求與所看重的事物;當校長邀請老師承擔行政職務時,雙方如何以非暴力溝通的原則來進行對話。李老師勉勵與會的老師們,「照顧好自己,就是給世界最好的禮物」。

善意溝通修復協會理事金梅仙老師主講「用心聽.溫暖說:善意溝通在教學場域的運用」。金老師提醒,非暴力溝通的四大元素中,觀察不等於評論,感受不等於想法,需要不等於要求,並強調對方可以自主決定要什麼。金老師也舉很多例子,帶領在場老師們思考,同樣一句話,如何以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重新表達,達到表達善意、聽出真意的效果。在場老師也分享與家長溝通的實際經驗,金老師點出如何在溝通中,同理自己也同理對方。

第一天的教師營中,老師們實際體驗正念與非暴力溝通,感受到回到當下,與當下的自我連結的重要性。透過練習正念與溝通技巧,老師們有更多方法可以照顧自己,創造更友善、有愛的學習環境。